南日岛冬至习俗

作者:发布时间:2019-03-10浏览:

冬至节也称冬节、交冬。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也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。冬至的由来源于汉代,盛于唐宋,相沿至今。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,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。

《八闽通志·兴化府风俗·冬至》载:“前期糯米为丸,是日早熟,而荐之于祖考。”这就是南日岛“冬至暝”、“搓丸子”和冬至早以熟的“甜丸子”祭祖的民俗的由来。

南日岛有句方言谚语:“冬至夜大过三十夜,冬至早大过初一早。”可见,南日岛人把冬至当成一个重要的节日,对其重视的程度不亚于春节。凡外出者,这天要尽量回家与亲人团聚,祭拜祖先,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顿团圆饭。

冬至前一夜,南日岛民俗叫“冬至暝”。这天傍晚,家家户户的厅堂上灯笼高悬,灯光如昼,寓意事业辉煌。全家人吃完晚饭,家庭主妇穿着红衣服,拿一个“大笠孤”(圆竹匾)平放在桌子上,在里面分别摆上生姜、红糖、用红纸条封腰的十双新筷子、一双桔子、一枝“三春”。生姜取“旺盛”之意,要越大越好;红糖寓意“甜甜蜜蜜”;十双新筷子则象征“十全十美”;“三春”是一枝贴着2个鲜艳的胖大娃娃的红纸片,福禄寿齐全,一般插在桔子上面。一家人洗好手,家长点烛上香,放了鞭炮,全家人围在一起开始“搓丸”(搓汤圆)。“甜汤圆”是冬至必备的食品,是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,“甜”寓意“甜甜蜜蜜”,“汤圆”意味着“团圆”和“圆满”。

家庭主妇把糯米碾成的粉(俗叫“米祭”)加入水揉捏成圆形的长条,摘成一粒一粒的圆坯放在“大笠孤”里,家人用手掌把它搓成一粒粒如龙眼大小的“丸子”,整整齐齐地放在“大笠孤”中。这就是“冬至暝搓丸”。最有趣的是,除了“搓丸”,还要捏元宝、聚宝盆、小狗和小猪,名曰:“运气好,狗仔衔元宝”,寓有“财源广进、六畜兴旺”的意思。要是孩子不小心把丸子落在地上,大人会立刻叫孩子捡起来,吹去沾上的灰尘,不然的话,今后脸上会长白斑,很难看。其实这是教育孩子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。

搓好的“丸子”扣上盖子,要摆在“灶公”灶前过夜。

冬至的夜最漫长,爱吃“丸子汤”的孩子们,睡不着,天未亮,就叫嚷着要吃“丸子汤”。因此,南日岛至今流传着“爱吃一碗丸子汤,盼来盼去天未光”的童谣。

热点:

推荐常识

扩展推荐

精彩内容